情意教育音樂劇場 培養學生同理心

文: 教育傳媒

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音樂 劇場 鄭繼霖

每年學校也會舉辦英語音樂劇,由情節和角色帶領觀眾走進故事世界,也讓演員經歷角色在故事發展中的情緒變化,在建立歌唱及表演技巧之餘,也擴闊他們的眼界和視野。

負責學校 Musical Journey(音樂劇課外活動小組)的彭芷蕙老師,希望讓觀眾成為參與者,設計出今年的情意教育音樂劇場。劇場內容涉及關於青少年成長及相處的問題,在學校的不同場地(如操場、課室、洗手間等)演出,讓觀眾也參與在演出當中,再引發他們討論,並建立他們的同理心。

特定場地、音樂劇及品格教育劇場的融合,學生在過程中透過不同的刺激,能更有效地理解教育訊息及對演出所引發的情感建立。

青少年成長過程中,有時很難與朋友、家人及老師分享他們內心的想法及傷害。而情意教育音樂劇場則以歌曲,甚至舞蹈這些非現實的情節,深入表達現實中不會說出來的話,將主角的心靈世界具體化。以特定場地將故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連結起來,增加他們對演出的情感連繫,產生共鳴。

當學生與演員之間不再有空間上的區分,令學生感受到自己亦是故事的一部份,增加了學生對事件的參與及連繫。當學生能移情、投入和產生共鳴,便不會以批判的方式來思考;亦正正因為他們能夠代入角色,將自己置於他人的位置,理解並感受他人在生活經歷事物的能力,建立學生的同理心。

學校今年嘗試以情意教育音樂劇場來建立學生同理心,就是希望教育同學能夠多站在他人的立場、設身處地思考,學習如何在日常人際相處中,體會他人的情感和想法,並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;就算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,也能夠理解對方在心理、情緒或行為上的反應,並體察他人的需要,建立和諧、體諒、友愛的校園。

浸信會永隆中學校長